登录 注册 退出
“六化”先行 创建现浇结构工业化模式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0-04-30
我们要用“六化”解决70%现浇结构工业化问题。近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八局)总工程师马荣全在现浇结构工业化试点项目——上海民乐大型居住社区B02-02地块上表示,我们希望这种模式成为30%装配式的有效补充,成为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我们要用“六化”解决70%现浇结构工业化问题。近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八局)总工程师马荣全在现浇结构工业化试点项目——上海民乐大型居住社区B02-02地块上表示,我们希望这种模式成为30%装配式的有效补充,成为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外的第四种建筑工业化模式。

70%之“痛”已成绿色建造创新驱动短板

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在装配式高速发展的上海,现浇结构工业化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来自《上海市建筑业行业发展报告(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施工项目3314个,在建建筑面积1.765亿平方米,而2015年上海装配式建筑落实610万平方米,累计落实总量超过1000万平方米,按照《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装配率达60%以上的要求,距离现浇结构工业化仍然有较大的空间。

“在政府的推动下,上海的装配式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我们70%的现浇结构不仅偏少,而且这样集成技术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马荣全说。

如果说率先实现现浇结构工业化是30%以外装配式建筑弥补的话,进入2017年以后,这种市场量与质之间的不平衡,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实现绿色建造“节能环保”的突出短板。

在马荣全看来,中建八局每年有约300多个新项目开工,按照30%装配式要求,仅中建八局每年就有210多个项目要使用现浇结构施工。“而上海这样的新建项目有近千个,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聚集、流动,越来越需要强大的像‘六化’这样的创新技术体系支持。”

“中建八局发展现浇工业化模式是基于生产工厂化与现场工具化相结合的大工业化理念,是在30%装配式以外的现浇结构增量蛋糕和差异化道路上做文章。”马荣全说。

“六化”推进现浇结构工业化进程

多年来,中建八局积极探索和研究建筑工业化模式,研发出多种预制结构体系,包括适用于公共建筑的预制整体式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适用于住宅的装配整体式密肋剪力墙体系,适用于钢结构住宅的“绿科”宽肢组合异形柱框架-支撑钢结构体系,并实践了国内第一栋全装配式停车楼深化设计、生产与施工。

如何全过程解决70%现浇工业化,大幅度减少现场作业量、提高安装精度、节约工期、减少材料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噪声以及对空气的污染,是中建八局推进现浇结构工业化建设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中建八局提出了“第四种”建筑工业化方式,通过对现场施工工艺和装备进行工业化改造。“六化”即材料高性能化、钢筋装配化、模架工具化、混凝土商品化、建造智慧化、部品模块化。“六化”的显著特点在于钢筋装配化,它改变手工扎钢筋的传统施工模式,在材料上应用600MPa级高强钢筋减少梁柱板的钢筋数量,成型钢筋骨架自动化生产与装配技术,可实现钢筋数控加工,焊接成型或机械绑扎,现场整体装配,并可实现节材20%至30%,降低劳动强度25%,缩短钢筋工程施工工期25%,有效降低了钢铁业对环境的污染。

混凝土商品化是应用混凝土超高超低泵送技术、超大超厚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形成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地保证了商品化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的工业化应用。模架工具化则是采用研发的CSCEC-8快速设计安拆模架体系实现高周转,新型T型连接件,可实现非标模板的现场制作和安装。水平钢托架具有长度可伸缩、间距可调节、可实现早拆等特点,不受支架体的限制。实测实量合格率达95%以上。

建造智慧化则以BIM平台为载体,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慧建造为目标,运用BIM的“互联网+智能化”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在项目协同、设计优化、工期管控、流程管理、质量安全、材料跟踪、智慧工地、智慧物业、运维监管等方面,实现工程项目智慧建造、企业总部远程监管、建设单位智慧运维。

部品模块化。机电、装饰模块化施工技术是应用在机电、装饰等建筑部品上,通过采取深化设计模块化、部品制造工厂化、施工现场装配化的操作模式。

通过“六化”的应用解决了以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很多弊病,如工人劳动效率低、混凝土成型质量差、混凝土质量不高和现场施工垃圾多等诸多问题。马荣全解释说,模块化施工技术已经成为施工现场工业化的重要导向。

“中建八局能从最近、最简单、最基本的钢筋接头、节点处理、最普通的模板做起难能可贵。现在我们的模架远远落后于上世纪70年代,没人沉下心来研究模架这种最基层的东西,钢模虽小但是它代表一个节能的方向,中建八局从最基础的对施工工艺、施工环节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推广这个方向非常好。”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在项目现场点评说。

事实上,高强度、大直径钢筋的结构应用在台湾已经非常成熟,台湾一个柱用4根钢筋,一根梁用3根钢筋,框架结构处理非常简单,而我们的结构则是钢筋一堆,处理起来难度很大,是目前施工进度慢、影响抗震性能的主要原因,肖绪文进一步解释说。“建造行业特点要求加快施工技术改革,也需要相关施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开拓能力,还需要政府部门创新思路推动发展。”(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