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供热"盲点";供热"痛点";供热"难点";供热"拐点";供热"热点"--我只能给你指出门的所在,真正跨过那扇门的是你自己
栏目:分享交流 发布时间:2020-10-29
从熊熊篝火到壁炉火墙,从精巧手炉到宽大火炕,从集中供热到空气能热泵,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史。舒适生活,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让采暖与蓝天兼得。目前,许多人对供热的认识仍停留在”供热就是烧锅炉取暖”这样的粗浅层面,认为烧锅炉供热就
从熊熊篝火到壁炉火墙,从精巧手炉到宽大火炕,从集中供热到空气能热泵,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史。舒适生活,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让采暖与蓝天兼得。目前,许多人对供热的认识仍停留在供热就是烧锅炉取暖这样的粗浅层面,认为烧锅炉供热就是文化低或犯错误需要改造的人去干的事情。这是对供热的认知不够深,缺少供热文化的培养与宣传。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每年的采暖投诉、供热纠纷,折射出供热界至今仍没探索出具有行业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这是供热"盲点";供热采暖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大多是旧体制旧机制与热用户新需要交织形成的;清洁供热产业文化,担当供热"拐点";热泵技术是当下供热"热点"。
1-20102915430D54.png
一、供热改革十年回顾
十年前,在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时,供热制度作为住房制度的关联改革和伴生改革被提出来了。十年来,在多部委局的十多个供热改革文件的督导推热动下,供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十年后,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成绩不小,困难更大。
1,供热改革顶层设计的特点
20068月住建部将供热体制改革的内容浓缩为两改一保”--“改革职工采暖费补贴,实施补贴由暗变明;改革供热按面积收费,实施供热计量收费;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供热。这个支付热费个人化和供热收费计量化,既是供热改革的目标,也是撬动供热改革的杠杆和支点。
供热体制改革,方向正确,目的明确:提高节能减排效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其具有技术路线清晰,可操作性相对于其它国家改革不算太难的特征。
2,供热改革底层推进的成绩
国家八部委启动供热改革后,在思想舆论界,没有对立性的争议,几乎没有公开的反对派;在工程技术上,也没有重大障碍。与医疗卫生、社保养老、户籍、教育、公车制度等改革相比较,供热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得比较具体可行,按道理应该属于比较简单推行、比较容易取得成绩的改革之一。所以,热改之初,我们充满了希望,乐观地估计,两三年就可以大功告成。然而接下来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像原先想象的那样简单。
我们不能否认十年来推动供热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但是无法回避和无须讳言的是,供热改革的底层推进遇到了异乎寻常的阻力,在与其它国家层面上的改革相比较时,用十年的时间做除数去除以改革的成绩,表征改革年进步率的特征值不算高。我们的供热改革之所以没有紧跟顶层设计指标,其中有技术问题,也有能力问题,还有利益集团的阻扰问题。可以说,我们的供热文化习俗观念还没有走出半个多世纪计划经济的阴影,我们对供热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达成真正可操作的共识。如此,就产生了一个供热改革比医疗、教育、社保改革还要难的现象
二、传统的供热文化习俗观念
1,企业供热文化
供热企业做为自然垄断加行政垄断的产物,在市场化发育不完善时,既有后勤保障的一面,又有商业运作的一面:
1收费第一思想冲淡了企业的社会社责任感。做为公用事业,社会效益为先,兼顾企业利润的宗旨被颠倒过来了。
2居民计量用热,企业利益受损的短浅眼光使得企业看不清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道路。只愿意搞锅炉房、网管和建筑围护的改造,独享成果,不愿意供热计量化,与民众分享终端节能的改革成果。
3)用民生问题绑架国家能源节约战略。采用不惜成本的粗放管理模式。
2,大众取暖习俗
中华民族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习俗,由于泛滥福利化供热和供热按面积结算制度的钳制,这种优良的传统没有像用水、用电、用燃气那样现出来。现在冬天不比20年前温度低,可是叫嚷冷的人比以前多了。
1)追求过度取暖:追求冬天室内穿汗衫。变相的宁愿撑死,不愿饿毙,典型的上世纪60年代大饥荒的后遗症,一种资源匮乏恐慌感在供热采暖上的表现。
2)懒惰调温方式:宁可开窗散热,不愿关闭暖气降温。
3)采暖不差钱:按面积热价付费不高,按计量热价付费不省。
4)缺乏最佳室温耗能比的概念(供热温度与耗能量的非线性关系)
3,部门供热观念
任何社会改革都是政府扮演主导角色,供热改革也不例外,因此部门供热观念转变格外重要。
1保障供热第一
这个口号不错,很正确、很亲民,但问题是这个内容不是改革新增加的,因为保障人民群众采暖,尤其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采暖原来就是政府的职责。如果只单独强调保障供热而不进行改革,实际上是保障供热中的行政垄断。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保障供热口号叫喊最响的,往往是最固守大政府小市场计划经济模式地方。一句话,政府保障的东西不是供热,而是保障的供热市场秩序。
2送温暖
这个口号表面上是宣传执政为民的理念,实质上是向人民灌输供热采暖不是商品是赠品的错误认识,是一种愚化民众的思想垄断。为什么呢?我们看是什么意思?不要钱的赠送吗?你可能说供热企业亏本,政府给予补贴,特别是经常延长供热期,没有多收百姓的钱,这不就是送的吗?那么业者就会问,政府的钱是哪里来的呢?是不是人民的纳税?所以说,不管怎样讲,滥用送温暖()”宣传口号的副作用很大,除了愚化民众思想外,还会固化人们的泛滥化福利采暖意识,对供热改革没有好处。
3和谐供热
这个口号很时髦,但是用在这里不太合适。商品只有等价交换和公平买卖,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在市场经济词典中没有和谐供货这个词,如果和谐供热成立话,那么和谐供水、和谐供电、和谐供燃气、和谐供食品、和谐供住房、和谐供交通、和谐供通讯等等,统统都可以大唱特唱。但是在实际中,我们绝少看到和谐供其它东西的提法。为什么?原因就是其它东西的市场化和去泛滥化福利搞得都比较好,而供热成为计划经济下的最后一个泛滥化的福利的赘生物。
热改中,不敢正视和回避解决纠纷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唱特唱和谐供热,其直接副作用就是掩盖采暖中的矛盾,压制民众的采暖诉求,维持原有格局的利益垄断。事实表明那些实施供热计量供热和收费较好的社区都是较和谐的地方,相反,常常都是供热纠纷四起的地方。比如就有的城市专门设立了打击窃热办公室,还有城市法院专门设立了供热纠纷立案庭
这几个口号本身似乎没有什么严重的原则性错误,问题是一旦被民粹主义用做宣传口号后,很能够迷惑一些人。如果把它变成一张标签到处贴,变成一句台词张口喊,就会随意演绎与异化党中央的建设经济市场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后果可能变成一剂愚昧百姓的麻醉药,一发迷乱改革方向的烟雾弹,一块阻碍供热改革的绊脚石,其严重的后遗症可能需要几年才能看出来。
4各方都不减少利益才是最成功的改革
这种对国家改革宗旨的解释,咋一听,很有理,细一想,有问题。国家改革的本意是要使全体人民都受益。那么全体人民都受益各方都不减少利益有什么不同?业者的理解全体人民都受益指得是各方在改革成果总体上受益,在长远问题上受益,而不是在眼前某一方面和时段上利益不减少。用各方利益不减解读国家改革,显然是曲解。
5暖房子工程
民众需要建设暖房子的政绩,问题是建政绩何必非要冠以工程的标签?得到民众认可的真正成绩,会经受住各种考验,会自动得到民众的宣传推广,根本不必拉传媒作渲染,正是所谓金杯银杯比不上民众的口碑。民众需要政绩,但不是政绩工程现实中,许多某某工程的背后,往往反映了执政作风的某种经营心态。
6供热温度越高,社会越稳定
有一种观念,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要提高供热温度,否则社会就会动荡失谐。这种做法有些像饮鸩止渴。为什么?因为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一味单独提高供热标准不可取,假如你提高2℃后,在不增加支付热费和个人支付热费的前提下,必然有人要求再提高2℃,你提高4℃后,还必然会有人期盼更高的要求,最后落入能耗无底洞和供热纠纷新漩涡。
如果实施计量收费,个人支付,鼓励用其他方式补充采暖,即便供热温度不高,社会也会稳定和谐。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社会稳定不在于供热温度高低,而在于采暖费用公平。
我们都有体会,上世纪70年代家用电器逐渐多样化后,大杂院居民平摊电费的做法开始引发矛盾,于是人们纷纷自费安装电度表分表结算电费,结果就不用说了。
7)展览锦旗
不少供热主管部门很热衷于展览群众送的锦旗,将其视为政绩突出和群众认可的表现,悬挂于会议室、接待室等对外窗口。收受锦旗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行为,而且有日益大拼比的趋势,锦旗几乎成了部门机构秀亲民的标签和秀政绩的道具。无疑政府的行为需要民众的赞扬,但是刻意追求民众的赞扬就可能跑偏。展览炫耀锦旗与现代政治文明格格不入,如果不以为然,那么下一步就可能出现索要锦旗现象,政治索贿也会渐入常态。很多人都有体会,在一些现代文明国家的政府机构,虽然没有堂哉皇哉的四面锦旗,但是政府“of the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的精神却无处不在。
8)一味推崇集中供热
燃煤集中供热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提高煤炭燃烧效率,二是治理排废污染,然而,清洁能源来说,这两个优点却显现不出来,相反集中供热的一些缺点却充分暴露出来,燃烧设备复杂,技术标准较高,输热距离超长,网管热损严重,安全性能相对较弱,需要专业操作人员,这些使得建设投资巨大,运维成本居高……
集中供热最大的弊病就是培育垄断企业,引发供热纠纷,增加构建和谐社会困难。鼓励提倡多元化供热形式参与竞争,逐步实施特许经营,是打破垄断的重要手段。
1-20102915433R03.png
三、文化习俗观念创新引导改革
1,思想认识是改革的最大障碍
中国城市供热计量改革的进度,各城市间有差距,与国家顶层设计也有差距。千差距万差距,地方政府和国企对供热改革的思想认识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这种思想认识差距,不仅仅是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差距,更多的是思想文化和执政理念的差距。
一些来自传统观念的负思潮阻力,特别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产品试图在意识形态层面影响改革方向。可以说这些精神鸦片,与供热改革的三大阻力(来自利益集团的拖延改革阻力、来自民众百姓的怀疑改革阻力和来自地方部门的应付改革阻力)直接密切相关
2,纵向信任与政府国企的责任
中国比较缺乏横向信任,两个不熟悉的陌生人之间很难建立起信任。但是,中国有比较多的纵向信任,在家庭成员内,晚辈相信长辈,在单位内,群众相信领导,在社会上,民众相信政府和国企,尽管这种纵向信任不一定完全为现代文明社会所推崇,但是我想政府和国企还是要珍惜它,也就是说要用共同信仰、共同价值观和共同道德准则,最大限度发挥文化习俗观念的创新,由此引领和推动供热的改革发展。
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供热体制改革不会十全十美,供热改革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矛盾正是需要深化改革的地方。在供热改革的深水区,已经没有石头可摸了。供热改革首先是政府自身的改革,这个槛儿是绕不过去的。改革之门大开,社会稳定之路就会越宽,改革之门关闭,社会动乱危机就会四伏。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社会进步就有希望。
四、清洁供热产业文化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性格,或者叫文化,价值观。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独具特质的精、气、神。当前,城市精神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城镇清洁供热是新型城镇的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民生和生态建设的保障。伴随新型城镇化发展,供热行业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烧锅炉那么简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先进科技和供热文化,是智慧化城市和清洁城市的重要元素。
人文化+”互联网+”相得益彰
今天的微信、微博、脸谱等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生活,它是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创建了一个生活体系,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认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的本身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出发点,企业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所做的生意,则是在生活的逻辑下传递企业人文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从以上生活大于生意新经营哲学看来,人文化+”是一个文化的系统工程,是集企业的思维、信念、价值和知识构成的一个理念和行动体系,是依托人文化要素、知识资产,使企业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不论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其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公关能力、文化能力、整合能力归根到底都是人文化的能力。正是由于人文化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边际成本很低甚至为零的特点,才使得人文化这一轻资产运营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以小博大、杠杆他人的资产。
 企业人文化+”是集人文化战略人文化品牌人文化营销构成。坦率地说,企业人文化+”,虽属于非主流经济因素,或也不是企业存续的必要条件,它比起企业的其它差异化战略、成本*等战略属于轻资产这一特性。
在面对当下经济产能过剩消费者习惯性的怀疑价值观战略王道新常态下,它能够快速确立企业个性,帮助企业建立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和淬炼企业精神,凝聚员工的力量,引领道德经营风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迅速能与社会和消费者形成价值共振,从而在市场经济利润优先的前提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法国人让·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写道:任何消费文化都是被创造出来的,这种消费文化很大程度上被内置在人类天然性需求之中。笔者认为天然性需求就是消费者所渴望的商家忠于自我的真实、人文的行为。爱默生说过,真实是我们的元素,提供真实是当下营销的人文利器。
商业中客户一般不会接触到公司的文化、愿景、价值观等,而经营者和终端忠于自我提供真实所展露给消费者的美学、体验、人文的印象,构成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受。
人文化战略、品牌、营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随着信息3.0的技术,新的商业文明时代已经来临,人文化思维涵盖了企业研发、沟通、客户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整个价值链中,并促进了一系列有别于以往消费者心理决策的过程。人文化+”中的人文化战略,正是顺应了一个新的价值链体系,它是由一个企业组织存在价值理由的战略愿景、明确企业方向的战略定位、寻求竞争优势和资源整合的战略目标以及和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产出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评估。它在整个人文化+”中为战略导向。
人文化+”中的人文化品牌是企业通过构建社会和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强化品牌溢价价值。当下品牌建设和与消费者的沟通,倾向于拟人化、情感化。有研究发现,带有情感,尤其是正面情感的内容会获得更多的分享。人文化品牌正是通过细致的、直抵人心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带来一种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人文化品牌其维度除了产品自身的功能外,以及很重要的凝聚企业价值的精神维、彰显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和对合作伙伴消费者服务的智力维以及有较强社会责任的社会维
 “人文化营销人文化+”的营销实践,它是营销1.0(以顾客为中心)、营销2.0(品牌化推广)、营销3.0(体验营销)之后营销4.0又一*营销形态,它是用道德与仁爱哲学与精神文明与美学创新与公益,并力图用创造顾客让渡价值、着力顾客的同理心、构建顾客的强关系创造新的营销文化。营销学有句话,*的营销都有其动听的营销故事。人文化营销根据品牌个性、定位,与消费者讲述人文化的故事,故事又围绕着同一品牌主题,并利用当下互联网所带来的新传播工具打动消费者。
业者感言当下企业的互联网+”的愈深入,人文化+”将更为迫切。《大学》强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这里,正其心就是要端正心性,诚其意,是指产生人文的诚恳心意。《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就是讲人文诚信是顺乎天理、社会的正路、良途。
人的精神世界集中体现在人的理性上,一个时代确立了什么样的理性精神,既决定了这个时代理论的基本走向,又制约着这个时代人的生存方式。人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论,一切从人的体验、情怀出发,以人的利益做为*价值,研究人的精神本性和意识多维,将企业员工和顾客的意志、热望与精神动力凝合起来,凝合起一种价值观,凝合起一种思想精神和灵魂的力量。
1-2010291544062X.png
五、集中供热和空气源热泵采暖优劣的对比
不可否认,我国城市沿用了60多年的以热电联产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的集中供暖方式,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北方城市的主要供热模式还依然如此。这种供热模式是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能源结构和科技水平制约下,被社会所认可、相比之下较先进的一种方式,但存在着空气污染严重、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水资源浪费、输送热损高、供热环节多、管理粗放且复杂、供热纠纷多等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粗放、大锅饭形式的集中供热不仅给当地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维稳压力,也给区域大气治理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1、环境污染严重——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二氧化碳2620kg,二氧化硫8.5kg,氮氧化物7.4kg,烟气10000m3
2、初投资大——锅炉、管道管件、散热器或地暖等投资,每100平方米住宅建筑均花费1.4万元以上,还要占地,消耗金属材料超700Kg,使用寿命一般在1015年,管网铺设、维修,占用市政道路,扰民严重。
3、调控不便、浪费能源——用户有的温度不达标,有的热得开窗,用户只能被动的接受供热结果,没有自己选择温度、时间的能力;我国建筑能耗是全社会能耗的三分之一;在相同条件下,我国供暖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
4、供热死板,人性化差——供暖起止日期和温度固定,遇特殊天气变化调整不便,对特殊人群的人性化需要调控也不便,不管用户在不在家,一个模式供到底,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凸显的差异化采暖需求。一旦出现热源或供热管道故障,将导致大面积停热,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安定。
5、收费难、供热亏损严重。采暖商品化至今未能彻底实现,它已成为我国市政行业改革的最后一个顽固据点。热价政府统一制定,主要燃料煤炭价格则是随行就市,供暖单位亏损严重,难以对陈旧管网更新改造,也难以对既有建筑供暖系统升级改造。地方政府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6、热计量收费改革阻力大。尽管住建部以达到建筑节能减排的目的,已经倡导、推进热计量收费多年,但困难重重,阻力巨大,进展缓慢,北方城市落实热计量收费面积不足建筑面积的5%,各地政府难释重负。
7、管理复杂、纠纷多。热源和热力站经营管理形式复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部分居民住宅和公建建筑保温性能差、热损高,不是分户、分室控制;老旧小区二次网产权不清、年久失修、腐蚀、堵塞严重;部分市民节能意识差,私接换热器和放水现象比较普遍,空置房比例逐年提高,不交热损费现象严重,供热纠纷多。
8、舆论导向出现偏差。一方面,地方政府强调供热的民生地位,承诺不让一个百姓挨冻,激起了群众对供热的高期望值,遇到室温不达标的情况,动辄堵马路、堵政府,发泄对供热企业和政府的不满;一方面对供热实际情况介绍不够,热源建设滞后、热价偏离供热成本等实情群众不知晓,让群众产生政府不作为、供热企业偷奸耍滑和专横跋扈的误会,结果是百姓不满意、企业有怨气、政府和管理部门疲于应付的局面一年甚于一年。
9、南方难推行。冬冷夏热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的增多,寒冷的冬季人们也要改善室内环境,由于供暖时间短,采用集中供暖极不合适。
1-201029154423939.png
人类采暖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生着质的演变,每一次跨越都是一个新的里程。时至今日,人们对采暖系统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是不冷够暖和,而且还要舒适,于是多元化的采暖方式正在各地推广应用,象燃气锅炉供热、壁挂炉采暖、地源热泵供热、电采暖等等。
经过业者对各种供热采暖方式的跟踪对比,认为电采暖正在成为高贵的时尚之选。电热采暖在北欧、北美各国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采暖方式,经过长期的实际应用,被证实其拥有很多其他采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业已被全球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同和接受。
随着我国电力结构的调整,核电、水电、太阳能电、风电、生物质电等清洁可再生电力占比会越来越高。电作为清洁能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依赖,尤其是,风电、水电、太阳能电等可再生的电力资源,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再加上,煤从空中走的发电模式的推行,使热电机组逐步移向坑口电站,城市的用电,会更清洁、更充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采暖以其简单、可靠、清洁、便利、节能等优势,被世界认为最高端的采暖方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推广力度的加大,人们也会享受到电采暖的舒适和便利。
电采暖目前有两类形式:一类是以热泵为基础的电采暖技术,包括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能效比较高,但受使用环境的限制。另一类是以电阻直接发热的形式,包括电暖气、空调、电热膜、电热布、发热电缆、碳晶板、碳纤维、蓄热式电散热器、电热水锅炉、电磁热水器等,使用比较方便。
总体来说,使用电(包括空气源热泵)采暖具备以下优势
1、低碳环保、安全可靠——电是清洁能源,也可称为可再生能源。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水电、核电、太阳能光电、风电、生物质电等可再生电力比重不断增加,火电也正在向坑口转移。电力系统改革正在步步深入,电价水平也会与世界接轨,越来越低。用电采暖逐步取代现有的集中供暖,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同时,电采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其安全性、稳定性和节能性已经非常可靠。
2、简便易行——没有集中供热系统所必须具备的热源厂、一次网、换热站、二次网、用户散热设施等环节,接电就可以供暖,使用功率分配系统,可有效的避免电力增容,设备安装投资一般在180/平米以下。
3、运行费低——据用户使用数据统计,由于用户行为节能显著,电采暖费比集中供暖还省3050%,最高也不会超过当地的集中供热费用。
4、使用寿命长——因为发热设施简单、稳定,像电热膜、发热电缆实验室检测寿命都已超过20万小时,按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工作150天计算,其使用寿命长达百年。
5、使用方便,更人性化——基本上免维护,不用担心漏水、跑电,通电即热,断电后还能维持温暖一段时间,使用方便,便于调控,行为节能显著,容易满足广大居民不同的采暖需求。
6、避免了供热纠纷——省却了供热的许多中间环节,没有了热水的跑冒滴漏,可以随时随意的调节室内温度。
7、摆脱热改难题——用多少热,交多少电费,真正实现供热商品化,政府不用再为热计量改革发愁。
8、减轻了保民生的工作压力——使用电采暖,使用户直接面对电采暖企业。各级政府不用再为协调供热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矛盾操心费力,政府财政不必再为保障供热补贴大笔资金,市政道路也不用再为热网改造、抢修而变得拥堵不堪。
9、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三分供热,七分保温。建筑物保温性能越好,室内环境越舒适。推广使用电采暖,提高了建设项目的品味,倒逼开发企业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
10、有利电网的安全运行——利用夜间的谷期电供热可有效缓解白天用电高峰,减少峰谷电巨大差额,使电网更安全高效运行。
目前,不同形式的电采暖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其可靠、便利、节能、环保等优势得到了用户和相关单位的认可。由被动地接受供热,变自主的进行采暖,电采暖正在供热采暖市场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所以,采暖方式由燃煤为主的集中供热向清洁无污染的自主电采暖过渡是发展的必然。当前,存量建筑可以沿用现有的采暖方式,新建建筑应该果断地采取电采暖方式,以解决采暖过程中能源浪费的问题。
1-201029154441C1.png